注册

智造新商机08

  • 腾讯QQ
  • QQ空间

出品 | 搜狐汽车 · 搜狐商用车

编辑 | 李风广

剪辑 | 王琪翔

x

编者按:《智造新商机》是智造由搜狐商用车打造的全新视频直播栏目。该栏目每月定期邀请产业上下游的新商媒体、专家和厂商,智造并以视频直播的新商形式在线研讨商用车领域具有价值的热门话题,共同助力中国商用车产业向好向上发展。智造

本期为《智造新商机》第八期,新商聚焦轻卡市场的智造发展。进入2022 年以来,新商受多地疫情散发、智造蓝牌新规落地等诸多因素影响,新商轻卡市场表现低迷。智造数据显示,新商今年6月轻卡销量为14.8万辆,智造同比下降20.45%;今年上半年轻卡累计销量为84.93万辆,新商同比下降29.46%。智造下半年,随着疫情情况趋于平稳,经济回暖,轻卡市场将呈现何种趋势?为此,搜狐商用车特别了邀请了业内大咖进行讨论,分别是:

开瑞新能源市场部总监、新能源商用车联席会秘书长 卢华平

卓众商用车网执行总编辑 孙红

标普全球汽车大中华区轻型车生产联合总监 陶杲

嘉宾观点:

1、商用车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经济情况高度息息相关。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导致商用车市场整体下行,轻卡销量下降也不可避免。

2、商用车市场与政策强相关,受去年国五国六切换影响,用户大量购买国五车,提前透支了轻卡市场的消费需求。

3、蓝牌新规的发布,为整个轻卡市场乃至整个物流货运市场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轻卡市场的长远发展和良性发展。

4、对传统轻卡企业而言,既面临着新势力的挑战与冲击,也面临着能源转型的压力,但新能源意味着新机遇,这也会给传统轻卡企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

5、今年上半年轻卡销量下滑超过50%,下半年随着经济的复苏轻卡销量将会逐步反弹,预计全年轻卡销量下滑幅度将在30%左右。

6、如果你要做新能源做投机的话,那可能这个市场也不太好做,还是应该立足长远,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个真正焕新的产品才能保证这个事业能够做长。

一、疫情反复、政策切换等多因素叠加,导致轻卡市场下行

2021年轻卡市场以210.98万辆收官,同比下降4.04%;进入2022年,轻卡市场上半年销量仅84.93万辆,同比下降29.46%,呈现出进一步低迷的态势,究竟是什么原因?

对此,开瑞新能源市场部总监、新能源商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卢华平认为,商用车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经济情况高度息息相关。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导致商用车市场整体下行,轻卡销量下降也不可避免。同时,卢华平表示,越重的商用车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越大,上半年重卡的降幅最大,其次是中卡,最后才是轻卡。

卓众商用车网执行总编辑孙红和标普全球汽车大中华区轻型车生产联合总监陶杲认为,一方面,商用车对经济情况高度敏感,宏观经济下行会导致轻卡等商用车销量下降;另一方面,商用车市场与政策强相关,受去年国五国六切换影响,用户大量购买国五车,提前透支了轻卡市场的消费需求;另外今年1月蓝牌轻卡新规正式发布,用户存在观望心理,进一步影响到市场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轻卡中的细分品类,今年上半年轻卡市场大幅下降时,皮卡市场的降幅仅为8%,表现更为稳健,这是为何?对此,卢华平强调,主要还是受政策的影响,商用车对政策影响的敏感度非常高,一旦有政策支持立马就会销量上涨,一旦政策打压又会立马销量下跌。今年上半年多个省份陆续皮卡通行限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皮卡市场的疫情负效应。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汽车消费能力的提升,中国汽车文化也逐步形成,以休闲为主的露营文化不断兴起,带动了皮卡的发展。因为皮卡作为一种工具车,本身具有休闲的属性,符合露营文化的需求。

陶杲同样强调了皮卡解禁政策和露营文化兴起助推了皮卡市场的发展。不过在陶杲看来,吉利等乘用车企业进入皮卡市场也具有拉动作用,“本身生产乘用车的,开始进入皮卡这个市场,推出了一系列乘用化的皮卡产品,这也会进一步讨好新生代的消费者。”

二、下半年轻卡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新能源成重要窗口

一片低迷之下,轻卡走过上半年。进入下半年,轻卡市场有哪些机遇?在孙红看来,政策上可能存在的利好是轻卡市场的重要的机遇:

一是受到疫情冲击的皮卡车型,迎来路权的放开,今年上半年共有15个省(直辖市)发文提出放宽皮卡通行限制,9个地级市加入皮卡解禁阵营,有望带动皮卡销量的增长;二是蓝牌轻卡新规延期的可能性,目前工信部公示的延期销售轻微卡车辆累计已达到72万辆,行业压力巨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建议延长不合规产品的销售期限;三是3.5吨以下轻卡进城的限制,如果国家能够进一步放开,有望拉动轻卡市场。

机遇之外,孙红认为轻卡市场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72万辆轻微卡车辆延期销售,意味着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库存压力;另一方面,行业下行将加剧企业淘汰,因为门槛相对较低,商乘企业以及新势力纷纷进军轻卡市场,报送数据的轻卡企业已经从2020年的41家提升到今年的48家,但在下行压力下,其中7家企业轻卡销量为零,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陶杲认为,电动化的潮流下,轻卡市场正迎来变革,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传统轻卡企业而言,既面临着新势力的挑战与冲击,也面临着能源转型的压力,但新能源意味着新机遇,这也会给传统轻卡企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同时,对传统乘用车而言,借助电动化的机会,进入轻卡市场,也是一个转型的机遇。

卢华平认为,蓝牌轻卡新规之下,72万辆轻微卡车辆延期销售,企业确实会面临巨大挑战,但从长期来看对于市场是有好处的。这是因为,蓝牌新规的发布,为整个轻卡市场乃至整个物流货运市场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轻卡市场的长远发展和良性发展。另外,卢华平表示,“双碳”战略驱动下,各个城市都在拥抱新能源,包括成都、深圳等均在划定绿色城配示范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意味着未来新能源轻卡会有很大的前景。

三、全年轻卡销量有望达到171万辆,降幅收窄到30%以内

下半年挑战与机遇并存,轻卡市场整体销量能否逆势翻盘?对此,陶杲认为去年下半年轻卡市场的销量基数非常低,今年下半年表现肯定会比上半年好一些,考虑到企业下半年一般会冲量,下半年轻卡的降幅会缩小到20%以内,全年的降幅大概是20%到30%之间,乐观一些可能是20%,悲观一些可能要超过30%。

在陶杲看来,不考虑皮卡车型的情况下,去年轻卡的总量为150多万辆,今年可能是120万辆左右。不过陶杲强调,商用车市场,因为路权、政策的影响比较大,如果一旦政策发生变化的话,将会对市场带来一些重要影响。

卢华平的预测和陶杲基本保持一致。他表示,不考虑皮卡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轻卡销量下滑超过50%,下半年随着经济的复苏轻卡销量将会逐步反弹,预计全年轻卡销量下滑幅度将在30%左右,如果经济复苏情况好,轻卡的降幅将会收窄到30%以内。

同时,卢华平从4.2米轻卡的视角进行了市场预测。他预计,今年下半年4.2米轻卡的销量在60-65万辆之间。新能源轻卡方面,上半年的销量为9500辆,同比上涨76.4%,预计全年新能源轻卡市场规模在3.5万辆左右。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皮卡的销量为26万辆,同比下降8%。中汽协预计,在皮卡解禁、基建拉动及货车车贷延期还本付息等利好因素影响下,皮卡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这意味着今年全年皮卡市场的下降幅度不会超过8%,至少能保证51万辆的销量。如此,2022年全年整个轻卡市场的销量至少能达到171万辆,相比去年同期的210.98万辆,降幅在18.95%以内。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种预期,孙红认为有些偏于保守。这是因为,商用车本身与政策高度关联,如果国家在路权、新能源、国三车淘汰等方面给予有利政策支持,轻卡的增长机会会超出想象。同时,目前的物流仍处于正增长,快递业务需求旺盛,行业的客观需求并没有萎缩,轻卡本身也具有机会。

四、发展新能源轻卡需要立足长远,努力培养核心竞争力

轻卡市场整体走势低迷的情况下,新能源轻卡逆势上行。根据终端销量数据,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轻卡(含新能源皮卡)累计销量为16,849辆,同比增长77.94%,远好于轻卡市场同期的下降29.46%。

对此,卢华平认为主要受三方面影响:一是政策驱动,目前各地积极拥抱新能源,新能源轻卡相比传统燃油轻卡拥有更多的路权,另外还可享受免除购置税等优惠政策;二是产品力的提升,随着更多新势力进入轻卡行业,新能源轻卡产品的技术能力逐步提升,不管是续航能力,还是智能化水平,都更加进步;三是使用环境的改善,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热销,充换电桩的布局更加完善,新能源轻卡用户的使用环境更加便利。

这和陶杲的观点保持一致。不过在陶杲看来,目前新能源轻卡的形势还不能大好来形容。这是因为,一方面,新能源轻卡本身的基数较低,新能源热的背景下出现销量上涨很正常;另一方面,目前新能源轻卡的销售主要还是靠政策驱动,市场驱动能力仍不足。

图片来自互联网络

实际上,孙红也认为目前新能源轻卡能够销量上涨主要是靠政策拉动,其自身仍面临着成本、供应链等各方面的压力。孙红表示,由于电池成本占比过高,新能源轻卡售价还比较高,但新能源轻卡企业却很难在电池成本上建立“议价权”。“我们的电池供应商、新能源供应商主要是为了满足乘用车,就是上半年我们国家的新能源车已经达到一千万辆,但主要指的是乘用车。对于商用车来看,它的量很小,很难拿到很好的配套资源。”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已经成为时代风口,企业转型做新能源轻卡也是大势所趋。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发力新能源轻卡市场?孙红认为,“如果你要做新能源做投机的话,那可能这个市场也不太好做,还是应该立足长远,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个真正焕新的产品才能保证这个事业能够做长。”

在孙红看来,新能源和传统能源正处在角力阶段,新能源会随着世界往前走,但产品开发和服务都还在成长阶段,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利好政策的扶持,更需要企业自己努力,能够耐住寂寞培养核心能力。这是因为,新能源本身是一个需要技术创新的行业,如果企业没有耐心、搞投机主义、褥政策的羊毛,最终只能是自己淘汰自己。

写评论已有0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财道头条